云天收夏色? ? ?木葉動秋聲
今日立秋
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,此時自然界中的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雖然暑氣和熱氣猶在,但涼風已經不遠了。
根據中醫(yī)理論和經驗,立秋養(yǎng)生應以養(yǎng)收為原則,貴在滋陰斂陽。
立秋起居·早睡早起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,秋季應該“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。
立秋后,夜?jié)u長晝日短,我們可以適當增加晚上的睡眠時間,做到早睡早起,以養(yǎng)陰斂陽、調暢肺氣。
立秋著裝·酌情添衣
立秋后,自然界陽氣漸弱,天氣開始轉涼,但夏季暑熱之氣未散,白晝仍會有氣溫較高之時,俗稱“秋老虎”。
但夜晚及初晨涼風習習,氣溫偏低,早晚溫差變大。
因此,立秋時要根據氣溫變化加減衣物,夜間睡覺要蓋好被子,防止著涼。
立秋飲食·減辛增酸
立秋后飲食應以“減辛增酸”為原則,以收斂肺氣。
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、胡椒粉等為辛味食物,應當少吃。
烏梅、山楂、橄欖、葡萄、蘋果、柚子、石榴等為酸性食物,能收斂肺氣、保養(yǎng)肝臟,可適當多吃。
此外,秋季燥氣正旺,容易損傷肺臟的陰氣和津液,可適當食用黑芝麻、枸杞子、百合、糯米、大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制品等柔潤的食物,以益液生津,以升陰氣,以養(yǎng)華蓋之肺。
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(yǎng)可適當多吃些瘦肉、魚蝦、禽蛋、雞肉、鴿肉、當歸等稍微偏溫性的食品,但應盡量不吃狗肉、鹿茸等大溫大熱之品。
立秋運動·強度適中
從中醫(yī)上講,秋季人體精氣處于收斂內養(yǎng)的階段,所以運動量不宜過大,切勿大汗淋漓,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損耗,可以選擇一些輕松平緩的運動,比如慢跑、太極、快走、瑜伽等,保持適時有度、循序漸進地進行。
立秋保健·按揉肺經
秋季與肺氣相通,手太陰肺經主管人體營衛(wèi)和呼吸,秋季為肺部疾病高發(fā)的季節(jié)。
因此,在秋之伊始,我們可以經常按揉手太陰肺經,以通調疏解肺經,調理氣機,對秋季養(yǎng)生大有裨益。
操作方法:沿肺經循行之處,從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順經按摩,取補養(yǎng)肺經經氣之意。
在順經按摩時可著重按揉少商、魚際、太淵、經渠、尺澤等肺經五輸穴。
遠離養(yǎng)生誤區(qū)
誤區(qū)一、“春捂秋凍”強體質
春捂秋凍要因人而異,老年人、兒童、心腦血管病患者、慢性腎病、胃病患者不宜“凍”,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”凍”得適度。
最好的辦法是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,但也不用過早穿得太厚實,適度即可。
誤區(qū)二、“貼秋膘”好過冬
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不同于古人,日常飲食已經可以保障我們攝入足夠的脂肪、蛋白質和營養(yǎng)。
“貼秋膘”已不再適合當代人了,亂“貼”反而會適得其反,尤其是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、胃腸疾病的人群不宜“貼秋膘”,如果確有氣血虧虛的現象,也應該以五谷為主、五畜為輔,慢慢調理,從而達到體內健康態(tài)。
誤區(qū)三、防秋燥多喝白開水
對付“秋燥”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“喝水”。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,大量的白水會沖淡胃液,打亂體內的電解質平衡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在適當補水的前提下,多吃一些清潤、溫潤為主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,以緩解秋燥。
誤區(qū)四、防暑降溫長期用空調
夏末初秋,白天天氣還比較熱,有些地區(qū)還會使用空調,但早晚較涼,長時間用空調很容易出現腹痛、吐瀉、傷風感冒、腰肩疼痛等“空調病”。
尤其是患有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人以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,如無法避免吹空調,也應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,以免誘發(fā)宿疾。
本站分享健康養(yǎng)生及部分疾病相關信息,僅供大家參考學習,不作為醫(yī)療診斷依據。如有需要,請在醫(yī)師指導下使用。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homeing.cn/archives/8344.html,如果侵權,請聯(lián)系
點擊此處獲取聯(lián)系方式